21深度丨年报里的武汉国资监管商业资产现状透视|当前速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4-25 03:54:5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红霞 实习生 井然 武汉报道  经历了2019年的居然之家控股权出让后,截至2022年9月30日,武汉国资委对居然之家的持股比例降至1.59%。武汉市国有资产监管资产版图中,控股商业类主板上市企业剩下武商集团(000501,SZ)和中百集团(000759,SZ)。

一个城市里同时拥有三家同类型上市公司,这是武汉市国资委曾经缔造的中国商业“辉煌史”,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一度是武汉市国资委在新时代里的一个课题,居然之家的探索,已经给了市场一份满意的答卷。


(资料图)

过往几年,传统商业行业经受着新零售时代变化的冲击,并叠加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日前,武商集团和中百集团陆续披露2022年度年报,展现业绩的同时,也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武汉国资这几年对商业资产的运维思路。

从数据上来看,在全国零售业普遍遭受重创的局面下,武汉国资类商业企业的表现虽没有那么抢眼,特别是以超市类业务为主体的中百集团,业绩下滑趋势明显。但以百货类为主的武商集团则稳住了基本盘,甚至在盈利能力方面,实现了对排名位列武商集团之前的两家企业的反超,位列国有监管商业企业第一位。此外,随着“梦时代”商业体的开业,也让武汉国资逐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过程中,集中更多资源和力量,力拓具有业绩爆发点的当下战略考量。

从政策层面上,2023年,全国各地促消费的经济活动中,武汉这个传统的商贸“重城”推出的力度较大,而武汉加速建设全国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也在给武汉商业类上市企业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

如何面对当前课题,抢抓机遇?这是一道全新的课题。

武商营收反超 位列国有商业企业第一位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武商集团营收63.37亿元,同比下降11.08%,归属净利润3.05亿元,同比下降59.50%。中百集团营收121.97亿元,同比下滑1.08%,归属净利润-3.20亿元,同比下降则为1322.60%。继2021年转盈为亏之后,亏损力度进一步加大。

4月14日,在对投资人的释疑中,中百集团表示,“2022年,零售企业面临着多重挑战,一方面,经济下行、居民收入减少、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抑制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购物渠道多元化等导致线下实体店客流量减少,企业开店速度逐渐放缓。”

根据申万二级一般零售行业数据,在已发布2022年年报的40家A股公司中,归属净利润下滑的企业有29家,中百集团仅次于南宁百货2544.11%的下降幅度,武商集团的降幅居中间水平。

从这几年业绩变化情况来看,2018年,在65家A股一般零售企业中,武商集团、中百集团的营收位于行业第9位、第12位,2021年分别降至10位、17位。在归属净利润方面,中百集团从2018年的17位,滑落到2021年的51位,相对而言,武商集团的表现较为稳定。

从估值方面来看,武商集团在行业中趋于平稳,中百集团则下滑明显。2018年至2022年年末,武商集团总市值分别为行业内15位、12位、15位、14位、15位,中百集团分别为行业内36位,27位、33位、41位、45位。截至发稿,武商集团、中百集团维持各自的变动趋势,总市值分别为84.90亿元、29.96亿元,位居行业内第14名、49名。

综合已公开的各家企业的年报数据来判断,一位商业类研究人士分析,2022年,武商集团和中百集团的营收排名明显变化可能性较小。归属净利润排名方面,武商集团预计会有所下降,中百集团降幅相对较大,一定程度上继续影响其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

分业务来看,2022年,武商集团的超市业务营收为32.03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50.54%;购物中心业务为29.32亿元,占比为46.27%。中百集团超市业务营收114.60亿元,占营收的比重达到93.96%。

根据申万三级百货行业数据,在24家行业企业中,国有百货企业在过往三年保持了较好的韧性,除总市值保持前五外,武商集团的营收仍然位列行业第三,排在王府井、天虹股份之后。

但受外部因素冲击,三家头部百货国企在近五年的降幅都很明显,2018年,王府井、天虹股份、武商集团的营收分别为267.11亿元、191.38亿元、177.06亿元,2022年则已跌至108.00亿元、121.25亿元、63.3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盈利能力方面,武商集团在2022年实现了对前两家企业的反超,报告期内,武商集团、王府井、天虹股份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05亿元、1.95亿元、1.20亿元。

民营百货企业的发展值得关注。2022年,宁波中百、茂业商业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62亿元、3.42亿元,两家企业目前位列2022年百货行业净利润第一、第二的位置。

从商业战略上来看,相比于宁波中百扩展黄金批发业务实现增长而言,茂业商业顺着精耕细作、以及将门店打造成地标性的社交体验场馆的思路也值得同业借鉴。事实上,茂业商业早在2018年,就已展现出了超越上述三家国有百货企业的盈利水平的“战绩”。

政策加持 武汉商业企业迎新机

2022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低0.2%,但同一时期,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36.2亿元,同比增长2.1%,这为区域性较强的武汉传统商业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基础。

2023年2月,武汉印发《关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从强化供给侧保障、加快扩大有效需求、支持困难行业发展三个方面出台了16条政策。伴随国内防控政策优化、消费场景修复、消费刺激政策加力提效,消费市场有望加速回暖。

公开数据显示,武汉市上一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3432.43亿元,到2019年的7774.49亿元,耗时同样近8年。也正是在这8年间内,武商集团实现了年度营收最高点181.22亿元,规模扩大近一倍。

长期来看,武汉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提振消费需求和推动供给侧改革。

近日,武汉市政府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到2030年,武汉市将力争实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000亿元。这意味着在8年时间内,武汉要在202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基础上翻一番。

政策加持下,武汉商业上市企业的发展环境被外界看好。

在2022年,武商集团在购物中心业务拓展方面投入积极,新增武商梦时代购物中心1家,其建筑面积远超公司其他主要的购物中心。此外,南昌武商MALL的落地,有望推进公司业务向湖北以外的区域继续拓展。

中金公司樊俊豪分析师认为,“武商集团的重点商业项目相继落地,预计随商铺开业率提升、客流量恢复,武汉梦时代广场后续有望持续贡献可观营收增量。南昌武商MALL于今年4月正式营业,其作为当地首个重奢商业综合体,资产较为优质,有望形成充足先发优势。”

超市业务方面,武商集团则加紧在核心区域的布局,报告期内,新增超市门店3家,关闭超市门店6家。其中关闭的4家是武汉市外的湖北其他城市的门店,另外2家则位于武汉远城区,新增的3家超市门店分别位于武昌区、硚口区、东湖开发区等主城区。

2023年,武商集团的战略首先是确保南昌武商MLL和“WS梦乐园”如期开业,计划新开超市门店4-6家。

不过,经过国内外知名零售企业、互联网巨头的混战,区域性的增量市场空间的天花板显现,如何细耕存量市场,探索新增市场,这是武商集团之类的商业类企业供给端改革的挑战之一。

普通超市业务占比更高的中百集团,其发展趋势则与武商集团并不相同。

早在2014年,中百集团就以169.09亿元的年度营收业绩创造了公司的历史之最。但在随后的8年里,公司营收一路下滑,直至2022年的121.97亿元。

与此同时,中百集团2014年创下1.86亿元的年度归属净利润业绩之后,近8年公司的平均归属净利润仅为0.28亿元,其中2021年、2022年更是遭遇接连亏损,分别为-0.22亿元、-3.20亿元。

按零售业态分,2022年国内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3.0%、3.7%、3.5%、0.2%。2022年,中百集团超市业务实现114.60亿元,同比下滑3.50%,未与行业整体的发展情况实现同步增长。

目前,在申万三级超市行业中,中百集团市值已位列11家A股上市公司的末位。虽然2021年行业内亏损企业达到7家,超过六成,但截至发稿时止,已发布年报或预报的9家公司中,2022年亏损企业数量为4家,部分企业的盈利能力已经恢复。

其中,已披露年报并实现归属净利润增长的企业为红旗连锁、三江购物,分别为4.86亿元、1.54亿元,同比增长0.90%、73.95%。

从营收规模来看,红旗连锁与中百集团体量相近,两家公司2022年分别实现营收100.20亿元、121.97亿元,2019年,前者完成对中百集团净利润的超越。

事实上,中百集团在近些年对公司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截至2022年年底,红旗连锁、红旗连锁的员工总数分别为1.6万人、1.7万人,相比2018年,红旗连锁变动稳定,中百集团的员工总数降幅达到22.31%。

2018年、2021年、2022年,红旗连锁将销售人员数量稳定在了1.4万人左右,中百集团则对销售队伍进行了大幅缩减,分别为1.9万人、1.6万人、1.4万人。

同期,中百集团将行政管理人员数量从1113人调降至771人,红旗连锁则从506人提升至621人。

2018年至2022年,红旗连锁便将销售毛利率稳定在29%,中百集团则在22%至25%之间波动。2018年,红旗连锁、中百集团的ROIC分别为11.72%、9.99%,但到2021年、2022年,前者的ROIC水平依然稳定在12.78%、11.65%,后者则掉至2.10%、-4.14%。

2022年,红旗连锁、中百集团的销售费用差距并不明显,分别为22.33亿元、24.68亿元,但在管理费用方面分别为1.47亿元、5.07亿元,差距较大。

但中百集团仍然持续扩张,以扭转颓势,为未来冲击市场机遇储备力量。

2022年,公司新发展商业网点259家,较2021年底净增144家。为抢占市场份额,公司新成立武汉中百大厨房供应链有限公司,拓展团购业务。在区域战略方面,公司加快了湖南地区销售网点的布局,湖南地区营收及营业成本分别同比增长24.78%、20.19%。

同时,为推进高质量开店与低效网点平稳闭店,中百集团创新门店新增127家。2022年末,中百集团连锁网点共计1683家,其中,大卖场及综合超市197家、社区超市686家、便利店774家、百货购物中心9家、电器专卖店17家。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公司线上业务实现销售17.24亿元,同比增长31.5%。

在坪效方面,报告期内,中百集团便利店店面销售平效2390元/㎡/月,社区超市1178元/㎡/月,在湖北的大卖场及综合超市1101元/㎡/月,平均每天分别约为79元/㎡、39元/㎡、36元/㎡。

对比三江购物,中百集团的社区超市、综合超市的坪效有待进一步提升,但便利店的优势较为突出。

2022年,三江购物在宁波区域的店面营收47.02元/㎡/天,按业态划分,社区店41.55元/㎡/天,邻里店55.93元/㎡/天,盒马店59.91元/㎡/天。而红旗连锁则并未在年报中披露坪效数据。

在数字化建设方面,2023年3月末,中百集团旗下数智云公司与腾讯智慧零售在深圳腾讯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生态引流、运营共建、数字基建、IP合作和服务商合作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2023年,就商业网点发展目标来看,中百集团将大举推进仓储超市的扩张,同时稳住便利店拓展的增速,公司计划新增商业网点300家,其中仓储超市100家,便利店200家。2020年至2022年,公司新增商业网点的计划分别为105家、210家、285家,其中便利店为80家、150家、230家。

中金公司樊俊豪分析师认为,中百集团推动全渠道业务增长的同时,持续推进网点创新,2023年公司便利店业务加快拓展湖南市场,并择机启动河南市场网点规划。

也就是说,如同其他同行一样,中百集团通过规模效应获得市场,依然会有机遇。

目前,摆在武汉国资委面前的另一个问题,依然还有同业竞争。在2021年7月,武商集团、中百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武商联继续承诺,将积极推进、加大两家上市公司分业经营力度,在3年内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最终解决两家上市公司的同业竞争问题。也就是说,在2024年之前,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依然是武汉国资委在商业资产改革过程中的一个布局。

不过,中百集团在近期向投资者的回应,或许给了一个解决方案,“公司以超市业务为主,武商集团以百货购物中心业务为主。”百货商店与超市在经营定位、盈利模式、销售方式等诸多差异,也被市场视为一种更有可能性的解决方案。